解读广东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近日,广东发布了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月29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科技厅召开五大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进一步解读五大未来产业行动计划,介绍广东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思考和做法。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在发布会上介绍,广东未来产业的培育目标是,到2030年,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泛培育向未来产业布局的大中小企业,创建5个未来产业科技园,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引进并使用高层次战略科学家和企业家,在若干领域增强战略优势。到2035年,基本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
为何是这五大产业
立足广东技术与产业发展优势
未来产业是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且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的产业,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已是大势所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正纷纷加速研究与布局。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规划处处长邹勇兵说,“基于此,广东紧密跟踪未来产业发展最新动向,梳理研究其发展并展望演进趋势,对标对表国际国内未来产业布局情况,立足我省技术与产业发展优势,经过多次深入研讨,我们确定了选定未来产业的三个标准。”
“一是战略意义突出,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二是知识技术密集,引领技术变革方向。三是产业基础较好,引领市场主导方向。”邹勇兵表示,未来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需要进一步聚焦20大产业集群中产业基础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强、有望形成千亿级、万亿级产业规模的产业方向,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突出市场选择导向,集中力量、滚动培育和发展壮大。
广东产业基础深厚,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全国第一;高端装备制造集群方面数控系统、导轨、电主轴环节处国内领先水平;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新能源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实现较快发展,成为广东省产业发展的较大亮点。邹勇兵进一步解释道,“结合产业发展战略意义和技术变革方向,我们认为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兼具前瞻性、颠覆性功能和广泛市场需求,因此,选定为我省未来产业的培育方向。”
比如在智能装备产业,2023年广东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16.88万台(套),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服务机器人产量累计同比增长21%。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处副处长钟崴介绍道,广东目前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全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扩容到534家,2023年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5个、优秀场景65个,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总数实现“双倍增”。
有何亮点
体现全局性、特色性和延续性
据吴东文介绍,“十四五”以来,广东积极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在《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即“制造业当家22条”)中明确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2023年5月,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明确由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分别牵头编制5个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积极谋划构建多元未来产业矩阵。
此次广东出台的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重点聚焦前沿技术驱动、未来高成长性和战略支撑性的产业方向,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打造形成一批具有硬核成果的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备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获悉,具体而言,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具有全局性、特色性和延续性等亮点。
吴东文介绍,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在深刻把握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坚持“全国一盘棋”理念,在服务大局中体现广东担当,体现了全局性;立足广东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优势领域及未来产业现有布局,注重同国内其他省份错位发展、促进优势互补,体现了特色性;注重同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做好衔接,抢占更加前沿、更加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产业领域,体现了延续性。
电子信息产业就是广东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连续32年位居全国首位,手机、彩电、无人机等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一,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终端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完善的产业生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处副处长王有亮表示,面对以ChatGPT、Sora大模型、生成式AI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掀起的浪潮,广东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终端等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动AI技术与智能终端融合发展,逐步构建起人工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为主引擎、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粤东西北协同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如何实施
建立健全未来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为保障5个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能落地见效,我们设定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有关措施。”吴东文表示,5个未来产业集群均立足各自产业基础和特点,对标国际领先水平,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发展目标。以未来需求为导向,围绕发展目标布局重点任务,5个未来产业集群分别提出了重点任务。根据重点任务,结合前沿领域,进一步明确支撑目标实现和任务达成的重点工程。同时,5个未来产业集群还围绕组织领导、政策保障、金融支持、人才保障、优化产业环境等方面提出措施,保障各项任务和工程落地落实。
吴东文举例,“比如,对未来智能装备产业重点项目,在立项、规划布局、用地、能耗、环评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支持,鼓励各地市结合实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立鼓励创新的项目评审机制和失败容错纠错机制。”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邹勇兵对推动未来产业的落地进一步作了解读。他表示,广东将坚持新老并举,巩固提升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实施好国家重点产业链“突围”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及重点产业链“百链韧性提升”行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大力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能效,推动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支持更多创新成果顺利工程化产业化,大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催生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未来产业发展厚植沃土。
在建立健全未来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方面,广东将推动“链长制”向未来产业延伸,每个未来产业集群明确一位定向联系省领导,高位推动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完善未来产业优质企业培育机制。加大未来产业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备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推动“链主”企业加强上下游企业协调,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局面,加快培育更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此外,广东还将加强要素保障。实施制造强省建设“十百千万”人才专项行动,聚力打造高水平产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财政资金向未来产业项目予以一定倾斜。优化金融服务,引导产业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投向未来产业相关领域。
天河
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先行示范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钧圣)近日,广州市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连续发布《天河区工业软件产业重点人才培育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天河区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天河区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三份文件。
三份“征求意见稿”显示,天河区将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科技自立自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同时进一步巩固天河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优势地位,全力推进产业能级提升、结构优化,并充分发挥天河区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先行示范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天河区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来三年,天河区将通过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金融城片区,新增释放1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培育引进不少于10家人工智能大模型独角兽、国家“专家特新”小巨人等龙头企业,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标杆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示范应用场景,辐射带动不少于1000亿元产值规模的天河区战略性主导产业。
《天河区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明确,在支持重点企业落户、鼓励企业规模提升、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提升能级等方面给予奖励支持。
《天河区工业软件产业重点人才培育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明确,在支持企业高速成长、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奖励支持。
白云
打造消费文旅创意区 聚焦七大关键片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汤南)广州市白云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近日发布《白云区消费文旅创意区空间布局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示稿。这项重磅规划显示,白云区将打造消费文旅创意区,规划范围涉及白云区全域,更聚焦于均禾片区、白云新城、白云湖、设计之都、南湖、帽峰山以及白云国际机场等七大关键片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将以文旅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白云区消费文旅创意区将以人文湾区—国际消费文旅集聚区为发展目标,聚焦湾区文旅发展,依托活力创意赋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白云将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白云区的文旅资源优势,打造大湾区内的文化极核。同时,结合白云现有的产业基础,强化规模集聚效应,完善文旅产业链条,从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提升文旅体验。
此外,该区还将通过举办多元化的活动赛事和文化庆典,线上线下同步运营营销,塑造白云区的良好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具体如何打造?白云区将以云山珠水环,构建“1+5+X”的文旅空间格局。其中,“1”代表由均禾都市文旅核心区、白云新城国际文旅核心区共同构成的文旅消费核心区;“5”则代表五大消费文旅集聚区,包括白云湖数字文化区、设计之都国际创意区、南湖旅游度假区、帽峰山森林休闲区以及白云机场国际商圈;“X”则代表外围的高价值文旅引爆点,这些点将作为带动周边片区发展的重点文旅资源项目。
南沙
“新城建”七大领域打造标杆应用场景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天研)近日,广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新城建联动赋能南沙智慧城市建设 打造标杆应用场景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与南沙智慧城市建设融合联动发展,推进“新城建”典型应用场景在南沙智慧城市建设中落地见效,是南沙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现代化都市的重要举措。
《方案》指出,要打造“新城建”七大领域25项标杆应用场景。其中,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主要包括智慧燃气、智慧排水、智慧电网、智慧照明、智慧综合管廊、低碳智慧建筑等6个应用场景。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停车和智慧出行等2个应用场景。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建设领域,主要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品质住宅、全屋智能、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低碳智慧化、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等5个应用场景。
解读广东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近日,广东发布了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月29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科技厅召开五大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进一步解读五大未来产业行动计划,介绍广东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思考和做法。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在发布会上介绍,广东未来产业的培育目标是,到2030年,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泛培育向未来产业布局的大中小企业,创建5个未来产业科技园,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引进并使用高层次战略科学家和企业家,在若干领域增强战略优势。到2035年,基本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
为何是这五大产业
立足广东技术与产业发展优势
未来产业是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且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的产业,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已是大势所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正纷纷加速研究与布局。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规划处处长邹勇兵说,“基于此,广东紧密跟踪未来产业发展最新动向,梳理研究其发展并展望演进趋势,对标对表国际国内未来产业布局情况,立足我省技术与产业发展优势,经过多次深入研讨,我们确定了选定未来产业的三个标准。”
“一是战略意义突出,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二是知识技术密集,引领技术变革方向。三是产业基础较好,引领市场主导方向。”邹勇兵表示,未来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需要进一步聚焦20大产业集群中产业基础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强、有望形成千亿级、万亿级产业规模的产业方向,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突出市场选择导向,集中力量、滚动培育和发展壮大。
广东产业基础深厚,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全国第一;高端装备制造集群方面数控系统、导轨、电主轴环节处国内领先水平;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新能源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实现较快发展,成为广东省产业发展的较大亮点。邹勇兵进一步解释道,“结合产业发展战略意义和技术变革方向,我们认为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兼具前瞻性、颠覆性功能和广泛市场需求,因此,选定为我省未来产业的培育方向。”
比如在智能装备产业,2023年广东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16.88万台(套),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服务机器人产量累计同比增长21%。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处副处长钟崴介绍道,广东目前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全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扩容到534家,2023年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5个、优秀场景65个,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总数实现“双倍增”。
有何亮点
体现全局性、特色性和延续性
据吴东文介绍,“十四五”以来,广东积极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在《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即“制造业当家22条”)中明确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2023年5月,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明确由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分别牵头编制5个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积极谋划构建多元未来产业矩阵。
此次广东出台的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重点聚焦前沿技术驱动、未来高成长性和战略支撑性的产业方向,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打造形成一批具有硬核成果的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备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获悉,具体而言,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具有全局性、特色性和延续性等亮点。
吴东文介绍,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在深刻把握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坚持“全国一盘棋”理念,在服务大局中体现广东担当,体现了全局性;立足广东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优势领域及未来产业现有布局,注重同国内其他省份错位发展、促进优势互补,体现了特色性;注重同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做好衔接,抢占更加前沿、更加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产业领域,体现了延续性。
电子信息产业就是广东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连续32年位居全国首位,手机、彩电、无人机等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一,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终端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完善的产业生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处副处长王有亮表示,面对以ChatGPT、Sora大模型、生成式AI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掀起的浪潮,广东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终端等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动AI技术与智能终端融合发展,逐步构建起人工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为主引擎、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粤东西北协同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如何实施
建立健全未来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为保障5个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能落地见效,我们设定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有关措施。”吴东文表示,5个未来产业集群均立足各自产业基础和特点,对标国际领先水平,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发展目标。以未来需求为导向,围绕发展目标布局重点任务,5个未来产业集群分别提出了重点任务。根据重点任务,结合前沿领域,进一步明确支撑目标实现和任务达成的重点工程。同时,5个未来产业集群还围绕组织领导、政策保障、金融支持、人才保障、优化产业环境等方面提出措施,保障各项任务和工程落地落实。
吴东文举例,“比如,对未来智能装备产业重点项目,在立项、规划布局、用地、能耗、环评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支持,鼓励各地市结合实际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立鼓励创新的项目评审机制和失败容错纠错机制。”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邹勇兵对推动未来产业的落地进一步作了解读。他表示,广东将坚持新老并举,巩固提升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实施好国家重点产业链“突围”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及重点产业链“百链韧性提升”行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大力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能效,推动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支持更多创新成果顺利工程化产业化,大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催生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未来产业发展厚植沃土。
在建立健全未来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方面,广东将推动“链长制”向未来产业延伸,每个未来产业集群明确一位定向联系省领导,高位推动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完善未来产业优质企业培育机制。加大未来产业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备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推动“链主”企业加强上下游企业协调,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局面,加快培育更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此外,广东还将加强要素保障。实施制造强省建设“十百千万”人才专项行动,聚力打造高水平产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财政资金向未来产业项目予以一定倾斜。优化金融服务,引导产业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投向未来产业相关领域。
天河
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先行示范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钧圣)近日,广州市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连续发布《天河区工业软件产业重点人才培育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天河区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天河区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三份文件。
三份“征求意见稿”显示,天河区将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科技自立自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同时进一步巩固天河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优势地位,全力推进产业能级提升、结构优化,并充分发挥天河区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先行示范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天河区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来三年,天河区将通过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金融城片区,新增释放1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培育引进不少于10家人工智能大模型独角兽、国家“专家特新”小巨人等龙头企业,遴选不少于30个全国标杆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示范应用场景,辐射带动不少于1000亿元产值规模的天河区战略性主导产业。
《天河区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明确,在支持重点企业落户、鼓励企业规模提升、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提升能级等方面给予奖励支持。
《天河区工业软件产业重点人才培育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明确,在支持企业高速成长、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奖励支持。
白云
打造消费文旅创意区 聚焦七大关键片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汤南)广州市白云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近日发布《白云区消费文旅创意区空间布局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示稿。这项重磅规划显示,白云区将打造消费文旅创意区,规划范围涉及白云区全域,更聚焦于均禾片区、白云新城、白云湖、设计之都、南湖、帽峰山以及白云国际机场等七大关键片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将以文旅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白云区消费文旅创意区将以人文湾区—国际消费文旅集聚区为发展目标,聚焦湾区文旅发展,依托活力创意赋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
白云将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充分发挥白云区的文旅资源优势,打造大湾区内的文化极核。同时,结合白云现有的产业基础,强化规模集聚效应,完善文旅产业链条,从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提升文旅体验。
此外,该区还将通过举办多元化的活动赛事和文化庆典,线上线下同步运营营销,塑造白云区的良好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具体如何打造?白云区将以云山珠水环,构建“1+5+X”的文旅空间格局。其中,“1”代表由均禾都市文旅核心区、白云新城国际文旅核心区共同构成的文旅消费核心区;“5”则代表五大消费文旅集聚区,包括白云湖数字文化区、设计之都国际创意区、南湖旅游度假区、帽峰山森林休闲区以及白云机场国际商圈;“X”则代表外围的高价值文旅引爆点,这些点将作为带动周边片区发展的重点文旅资源项目。
南沙
“新城建”七大领域打造标杆应用场景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天研)近日,广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新城建联动赋能南沙智慧城市建设 打造标杆应用场景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与南沙智慧城市建设融合联动发展,推进“新城建”典型应用场景在南沙智慧城市建设中落地见效,是南沙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现代化都市的重要举措。
《方案》指出,要打造“新城建”七大领域25项标杆应用场景。其中,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主要包括智慧燃气、智慧排水、智慧电网、智慧照明、智慧综合管廊、低碳智慧建筑等6个应用场景。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停车和智慧出行等2个应用场景。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建设领域,主要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品质住宅、全屋智能、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低碳智慧化、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等5个应用场景。